工科近代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严少平(安徽理工大学 理学院物理系)
物理网上互动学习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实践--刘宇星(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
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苟秉聪(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发现教学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赵 敏(北京联合大学基础部)
要善于在基础物理教学中给学生“留下空间”--程民治(巢湖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汉英/英汉语码转换式教学--王丽梅(大连民族学院)
医用物理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江 键(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数理教研室)
大学物理教学法改革与创新之诹议—— 兼谈PEL 教学法--翟建才(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
提高动手能力,深化模型内涵,突出个性培养的工科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钟宏杰(上海东华大学理学院)
“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创新--恽 瑛(东南大学物理系)
基于教研室的校园物理文化建设--孙作江(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基础部物理教研室)
探索教学与科研互融,构建激发创新意识的大学物理教学新体系--朱慧群(广东五邑大学数学物理系)
大学物理中隐性教育资源对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孟庆鑫(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
大学物理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丘名实(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应用型院校开展大学物理教学的思考--曾贵平(合肥学院)
TEAL :大学物理交互式教学的范例--胡 诚(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
PBL 模式下文科大学物理探索实验教学实践--李丽霞(湖南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MATLAB 课程设置与大学基础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改革--周群益(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的思考--龙卧云(湖南农业大学应用物理系)
大学物理在非物理专业的三个教学层次--邱万英(华东交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
浅谈运用Physlets 课件进行大学物理教学--黄敏兴(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实施学生研究计划(SRP)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刘付永红(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充分发挥教师主控作用 创新工科物理课堂教学--汪红翎(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
“大学物理”课外作业批改和评价方式改革的实践初探--石丽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课程整合的策略--王建中(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若干探索--陈 健(江南大学理学院)
高校基础物理跨学科教学的策略思考--郭纪源(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物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中的几个问题--李正群(军事交通学院)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大学物理教学模式--雷晓梅(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数理系)
“计算物理基础”教学的初步探索--彭芳麟(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引入数字化技术,推进量子力学教学的现代化--王红梅(山东省德州学院物理系)
基于物理学史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黎东波(赣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应明确地把张量概念引入到基础物理教学中--李承祖(国防科技大学)
工科量子物理教学初探--盛嘉茂(河北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光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介绍姚启钧著的国家级“十一五”教材 光学教程(第四版)--宣桂鑫(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
浅谈高校中的物理专业课双语教学--苏 燕(济南大学理学院)
寓素质教育于物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宁平治(南开大学物理学院)
热学及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胡承正(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及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霍剑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
受迫振动实验理论研究与探讨--张锐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现代教育中心)
介绍一个开放实验教学网站—— 面向开放基础实验教学的网络应用系统--贺秀良(军事交通学院基础实验中心)
在工科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冯 毅(吉林大学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
大学物理研究性教学的探讨--蒋学华(临沂师范学院物理系)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综合体系的建立--王纪俊(江苏大学理学院)
开放物理实验室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叶晓靖(华南理工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大学物理德育功能的若干思考--徐志君(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
大学物理教学的一个新思路—— 数字化大学物理--马 涛(浙江工商大学信电学院)
物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林景波(延边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解光勇(西安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的一种教学教法--李端勇(武汉工程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教育评估与国际合作--方 恺(同济大学物理系)
插播电化视听剪辑片以提高物理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重要作用--裔式珽(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
中国与欧美国家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黄菊英(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诱思探究教学法与大学物理教学实践--晏世雷(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对设计大学物理习题的思考--徐红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物理教学部)
依托演示实验的形象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郭松青(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
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双层教学模式--李志兵(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如何提高大学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质量--胡 南(重庆工学院)
科技成就梦想—— 美国大学物理课程设计的启示--张昌芳(装甲兵工程学院基础部)
物理规律关联性教学理念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王 巍(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质量的精品课程建设--张淑丽(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物理教研室)
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刘东红(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三激”法--高兰香(上海电力学院数理系)
大学物理实验量化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窦轶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理学院)
对多媒体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体会--冯旺军(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
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方莉俐(中原工学院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