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安徽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黄志祥

0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品牌专业

 

安徽大学

UNIVERSITY

安徽大学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类大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教育科研区核心成员单位。

安徽大学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体系,四区一园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81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380万余册。建有2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基地)。

安徽大学拥有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体系,现有28个院系、87个本科专业,有18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前5‰);科学研究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学校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省属高校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59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指数在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我校位列第54位;软科“双一流”高校教学实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

安徽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践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创立了“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学校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87个本科在招专业中有49个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22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3位;毕业校友获得“国家杰青”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9位;在校友会2021中国大学杰出外交官校友排名榜位居25位;《Nature》最新公布的全球学术排名显示,我校居中国内地大学第54位。

安徽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巩固“本科为本、质量至上”质量意识,坚实打造“一流本科、一流质量”的教育品牌;重视质量持续改进,循序渐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到2022年6月,学校已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化学工程与工艺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MAJOR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安徽省第一个“无线电技术”专业,1998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本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第四批特色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为国家特别是安徽省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教师34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占17.6%,副高职称17人,占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占73.5%,有19名教师在企业工厂实习工作过,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5.9%。专业教师毕业于安徽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等结构合理。教师的职称、学历、学缘等结构合理,是办好本专业的重要保证。这支队伍除了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项目,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达300余篇,申报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10余项。

本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50名,目前在校生 610 名,培养模式涵盖全日制和合作教育(合作培养生、交换生、留学生)。本专业现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安徽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可以满足学生各类实验需要。本专业教学地点位于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拥有博学北楼、博学南楼、行知楼、笃行北楼、笃行南楼等全校公用的本科生教学场所,满足教学需求。本专业建有9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训实习需求。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成为国内电子信息学科领域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学科专业,办学以来为国家培养了4000多名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人才,并于2015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标志着其与其他《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专业培养实质等效。教学遵循基于“OBE”的先进教育理念,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设计符合社会需求和本校办学定位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从生源吸引、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等全面育人,通过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02

名师风采

 

黄志祥

PROFILE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度基金委优青、2020年度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获得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空间电磁环境感知”创建人,IEEE高级会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优青/面上/青年等项目,在PNAS/Phys. Rev. Lett./IEEE TAP等系列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各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等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并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奖项。

END

阅读50
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指定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FKJEN2MTH
安徽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黄志祥
PKH2SBQTH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电类专业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