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品牌专业
北京邮电大学
UNIVERSITY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自1955年建校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并设有研究生院。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截止到2021年底,学校已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物联网工程8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专业认证。
学校现有海淀校区、昌平校区。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27000余名。
近年,学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成果奖等各级各类评选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长期以来,学校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领先水平。在以英语、电子、数学和物理竞赛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生重大赛事中成绩优异,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连续举办十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创新创业论坛、六届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突出成绩。
目前,学校拥有着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或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外籍教师近百人。一批教师和团队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时代楷模”、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锋、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有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2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1个本科专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科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管文理相互支撑的多科性学科架构。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学校建有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若干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其他各类部级科研基地10个。以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为基础,学校科研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研奖励数十项。同时,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京邮电大学在“团结 勤奋 严谨 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的校训和“崇尚奉献 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的引领下,正朝着建成信息科技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阔步前进。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MAJOR
北京邮电大学光电信息与工程专业前身为 2001 年成立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2 年更名为此,是学校信息科技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依托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 111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 2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支撑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和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 光学工程 ”。2020 年 12 月顺利完成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专家组进校现场考查,在考查中,专家组对专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对专业的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建议。2021 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师资队伍雄厚,拥有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等为带头人的老中青相结合、教学科研相促进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 38 人。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横向科研项目 6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 1 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2 项。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等科研奖项十多项。
本专业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门,国家级、北京市精品课程各 2 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开展实验教学和创新活动,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等。
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信息通信及光电信息行业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世界一流专业为目标,依托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群,基于 OBE 培养理念,培养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具备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宽口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光电子与光通信融合、理论和实践结合、创新创业为特色,建立了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机制,积极探索专业建设新思路,进行专业综合改革,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持续进行专业升级改进。近 3 年来来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 1 项,学生获国家级奖励奖 12 次,省部级奖励 30 余项。
02
名师风采
张 琦
PROFILE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北京市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委员会主任和本科专业负责人,兼任天地互联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主要从事宽带通信和天地一体化网络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横向科研项目 20 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 200余篇,其中 SCI 收录 70 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60 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等科研奖励 5 项。近年来指导的学生获多项学术奖励,其中 1 名博士生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