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河北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个专业 武一

0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品牌专业

 

河北工业大学

UNIVERSITY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19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的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坚持“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学校坚持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4年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2016年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三个学科领域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设有21个教学机构,62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8个,占招生专业比例超过92%,其中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比例近60%;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国排名第25位;4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其中建筑学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均获得6年最长有效期。建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20个河北省级重点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学科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一级学科、5个特色学科(群)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名单,新增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学校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榜上有名,7个学科进入B级。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7个专业学位类别、2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000余人,研究生80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坚持引育并举、以德为先,不断完善多元人才评价体系,持续推进“元光学者计划”,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汇聚了一批学科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北省创新群体2个,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0个,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A类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逐步建立起一支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等在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河北省教学成果奖67项;获批“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建设项目34项、省部级建设项目14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部级一流课程62门,上线国际平台在线开放课程5门;获批国家级首批现代产业学院1个。

学校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荣获国家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众创空间“工学坊”“创E空间”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年均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200余项,2021年全国高校竞赛排名81名。学校与空军联合培养国防生工作扎实有效,84名毕业国防生获空军“蓝天边陲贡献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50强之一。学校在2002年和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

学校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54个;与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00余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二等奖50余项。2020年首颗“元光号”搭乘长征八号成功飞天并在轨运行。学校年科技经费3亿元,是河北省内获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最多的高校,也是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

学校在芬兰建设“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河北工业大学亚利桑那工业学院”,与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德国北豪森应用技术大学3所大学开展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有在校合作办学学生1000余人。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70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全面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于2012年获得招收国家留学基金委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2014年获批高校自主招收留学生资格,202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河北省唯一一所被授予外事审批权的高校。

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6 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专业于2018 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21 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MAJOR 

前身为 1969 年成立的河北工学院半导体器件专业,1998 年更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于 2013 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6 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9 年通过第二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所在“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科是河北省、天津市重点学科、列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河北省“ 国家一流学科 ” 重点建设学科。

专业教师队伍中 95% 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国家级人才 3 人、省级教学名师 2 人。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3 项;编写规划教材 4 部;建成国家一流课程 2 门、省级精品课 3 门、在线课程 2 门、省级虚拟仿真课程 1 门、省级混合式教学试点课程 3 门。专业招生一志愿率达 100%,学生一次毕业率为97.8%,就业率达 99.1% 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30% 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大型知名公司企业,40%的学生保送或考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

 

通信工程专业

 MAJOR 

前身是成立于 1963 年的河北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1992 年调整为电子工程专业和信息工程专业,2000 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设置调整为通信工程专业,2018 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2020 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 门、省级一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2 门 ; 出版规划类专业教材 3 部。专业教师获得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 2 项。专业招生一志愿率达 100%,学生一次毕业率为 98%,就业率达 94% 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每年 30% 以上学生读研深造,有多名学生保送或考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飞思卡尔 ”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诸多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荣获大唐杯移动通信大赛全国特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MAJOR 

前身为 20 世纪 60 年代河北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现已成为河北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同时也是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020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 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拥有河北省“ 信号与信息处理 ”优秀教学团队、建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LAMOST 项目部 - 河北工业大学电信学院天文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目前有 3 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编国家级规划教材 3 本。另开设有特色化的软硬一体的人工智能实验班,制订了面向最新技术前沿的培养方案,招生成绩在全校各专业名列前茅,专业招生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本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历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飞思卡尔 ”杯智能汽车竞赛等诸多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02

名师风采

 

武  一

PROFILE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负责人;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电子信息类课程创新教学团队” 负责人;主持开发《低频电子线路》中英文线上课程,获河北省优质在线精品课程。河北省电气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京津冀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联席会副主任。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河北省教改项目、新工科教改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项,其教学成果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 项。

作为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带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部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50 多篇。

主讲 «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 研究生课程,指导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教研教改论文 20 多篇。

END

阅读46
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指定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F3BWCQ7VH
河北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个专业 武一
PKH2SBQTH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电类专业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