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杨建宇

0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品牌专业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MAJOR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追溯到 1956 年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建校之初的无线电技术专业;1957 年设立雷达专业;1980 年合并建立电子工程专业;1995 年调整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6 年获四川省首届品牌专业,2007 年获首届国家级特色专业,2016 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 年成为“ 国家级一流专业 ”建设点。

本专业面向国家军事电子信息探测重大战略需求及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采用“ 厚基础、宽口径、强特色 ”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从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到系统实现的系统级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电子信息深厚基础和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雷达、对抗、通信、导航等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和开发测试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精英人才。按照新工程教育体系及“ 双一流 ”高校的定位,以“ 信息与通信工程 ”国家双一流 A+ 学科为支撑,以“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为目标,按照全周期、全流程的工程设计理念,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跨专业课程,使工程科技人才拥有跨行业、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全周期、全流程进行产品开发的能力和工程素养。

本专业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积累了深厚的人才培养支撑条件,建立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1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1 个,与知名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所合作建立了近 20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5 项。

本专业建设了一支国字号人才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高水平科研团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趣味性强和展示度高的科研课题融入教学环节,通过科研育人“ 通关项目 ” 引领核心课程群建设,使高水平师资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本专业以“ 金课 ”建设为核心,建立核心通识课程体系和研究型教学课程体系;建成了“ 数字信号处理 ”“ 信号与系统 ”等国家级课程 9 门次,出版了《通信原理》《雷达系统》等一批高水平教材。

本专业建立了科研育人、工程育人、产业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学生培养成效显著,学科竞赛成绩突出,近年来学生共计获得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 互联网 +”大赛等奖项 120 余人次。

本专业迄今为止培养了约 7000 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国防科技领域。其中有以“ 神舟载人飞船 ”测控总师席政少将和“ 北斗系统 ”工程副总师谭述森院士为代表的国防顶尖技术专家,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的中坚力量,为国防建设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02

名师风采

 

杨建宇

PROFILE

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副主任委员,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天府杰出科学家 ”、“ 四川省人才奖 ”获得者。

杨建宇教授潜心雷达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30 年,是我国雷达前视成像探测理论与工程实现技术的开拓者,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开创性工作。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专著1 部,获授权发明专利 90 项,发表 SCI 检索论文 105 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6 项。

杨建宇教授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的负责人,牵头开展“ 卓越成长计划 ” 新工程教育改革,在国内创新性地将科研育人从第二课堂推进到第一课堂,树立了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新工程教育范式;“ 卓越成长计划 ”是新工科建设“ 成电方案 ”的主要举措之一,也是电子科技大学“ 科研育人 ”的标杆,主持的教学改革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陈宝生部长曾肯定地评价“ 成电方案 ” 为“ 有逻辑、有措施、有感觉 ”。杨建宇教授引领《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持续建设基于通关式科研项目的案例化核心课程,领衔该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END

阅读35
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指定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FKEECMP77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杨建宇
PKH2SBQTH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电类专业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