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东南大学 信息工程专业 王志功

0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品牌专业

 

东南大学

UNIVERSITY

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

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现有35个院系、87个本科专业,有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学校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5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两者均列全国第八位;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工程学位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居全球第17位,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其中计算机科学位居全球第9位。

东南大学秉承“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7万各类优秀人才,在学校工作或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200多位,教育教学声誉卓著。近年来,学校围绕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赋予“双一流”高校的新使命、新要求,全面落实教育思想大讨论所达成的新理念和新共识,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为目标,以强化内涵建设为根本、重构知识体系为重心、深化模式改革为推力、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构建“思想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育人新格局,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个性化专业培养理念指导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培养路径,实施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三制五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举措,育人成效显著。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中,东南大学位列全国第十。在2021年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指数排行榜中,东南大学位列全国第九、江苏第一。

东南大学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3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9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1项、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6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9部,130余门MOOC首批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大力推进“四新”建设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增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近年来新增机器人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生物科学、艺术史论、智能建造、智能感知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慧交通、海洋信息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等12个专业,获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9项、位列全国第四,获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项、位列全国第五。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00余项,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奖达1700余项,以历史最高分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总成绩位居全国前列,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8项,在2021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七、全省第一。

学校建立了完备的“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了“多元监督、分类评估、考核激励、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形成了“计划-运行-控制-反馈-改进”的质量管理闭环。连续四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并列全国高校第三位。到2021年底,学校已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测绘工程、信息工程、临床医学、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1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本集锦中对我们学校的"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五位教学名师作出了宣传。

信息工程专业

 MAJOR 

2015年11月,东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接受了中国工程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专家组进校现场考察。在三天的考察中,专家组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以及支持条件等各方面对专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对专业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指出了专业进一步建设与改进的建议,从而以高标准在全国率先通过了“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该专业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创建的电机工程系。1952年,在并入其他院校相关系科的基础上建立了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1989年开始按无线电技术类大类招生,90年代5个专业合并为一个信息工程专业,推行宽口径人才培养的模式,并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教学改革。1989年获全国电子学领域中唯一的教学改革特等奖;1997年、2001年和2005年连续三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自2001年以来连续四次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点;2010年成为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年获批“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类核心专业。2015年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类)

该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国家首批重点一级学科。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牵头组织制定了电子电气5个方向12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拥有“移动通信”和“毫米波”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网络和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工程研究中心和以“无线谷”为主体的“南京通信与网络”科教结合产业创新“2011”基地等。所有科研基地对本科生开放,本科生直接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本专业学生近五年共有87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5篇被SCI收录,42篇被EI收录,申请专利8项;在各类课外学科竞赛中,近五年共有713人次省级以上各类奖项。在近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共获全国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江苏省一等奖12项、二等奖9项。

02

名师风采

 

王志功

PROFILE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主编,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已在国际和国家级重要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信作者的SCI/EI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7部和教科书12本;获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40余项。

目前担任本科生《电路》与《电子线路》课程以及研究生集成电路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为本专业领域内的数字无线电、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无线接入等系统的射频集成电路、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以及光通信用超高速集成电路,以受损脊髓功能恢复为目标、跨学科的“微电子神经桥”芯片与“微电子肌电桥”系统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以及经络机理和针灸效应研究。

END

阅读165
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指定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PKYRT7BVH
东南大学 信息工程专业 王志功
PKH2SBQTH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电类专业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