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张海鹏

(一)

最近胡绳同志在对近代史研究创刊100期表示祝贺时重提一个建议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视为一个整体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有头有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史不需要在说到18401949年的历史时称之为中国近现代历史’。”[1]胡绳同志这个建议非常重要事实上早在50年代如荣孟源李新刘大年等就讲过这个意见但是由于那时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意见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

在中国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概念至今仍有很不相同的认识一般来说是把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而把由此上溯到鸦片战争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大学历史系一般以1919年为界限分设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学生们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知识大约以此为依据十几年前史学界成立了一个学术团体叫中国现代史学会聚集在它周围的大多是以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起点的学者中国现代史的下限在哪里学者们的意见可能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把1949年后的某一时期也算在内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出版物包括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以及通俗读物大多数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下限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出版物绝大多数以1919年为上限有的则起于辛亥革命台湾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出版物都以辛亥革命为上限

有一派学者有不同见解他们认为应该把18401949年这个时期的历史都称作中国近代史明确中国近代史这一概念的科学定义其理论依据在于要阐明中国近代史所涵盖的那个社会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他们认为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在清朝的道光年间在那以前中国是一个与外部世界来往不多的独立发展的封建社会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的国家地位和主权受到很大损害而且随着此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种损害变得越来越巨大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下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往往要打上帝国主义侵略的烙印看起来中国是独立的但国家主权却受到帝国主义的严重侵害中国的这个社会性质不仅在道光以后的晚清社会没有改变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没有改变就是在国民党在南京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国民政府以后也没有改变只是在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才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才改变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往后更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个国家是一个主权在民的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虽受国际环境影响但不受外国干预的独立的国家这就是说1949101日前后的中国国家性质社会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依据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的这种认识这一派学者认为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这一段历史都应该称做中国近代史因为在这110年里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变化

本世纪50年代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曾有过热烈的讨论当时的讨论集中在分期的标准上但也涉及到中国近代史上下限问题当时主流的意见把中国近代史定在18401919年的时限内但也有一些人主张应依据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都称为中国近代史最早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2]所载似乎是林敦奎在19566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讨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时提出的据报道林敦奎认为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应延长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3]接着荣孟源在1956年第8科学通报发表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文章开宗明义说有人说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从1840年起19499月止我赞成这个意见。”他分析道从鸦片战争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性质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百一十年的历史应该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叫做中国近代史假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目前止作为中国现代史那么所谓近代史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一半而现代史却包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两个不同性质社会的历史这样就其科学性来说是不妥当的……1949年以前我们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现代史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近代史那时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按两段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来区分历史是应该的但在今天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中国社会性质已经改变中国革命性质已经改变了再保守着旧日的样子划分历史阶段就不妥当了。”[4]再接着李新在为中国通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教学大纲初稿所写的前言中写道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止这个社会的性质是基本上没有改变的因此没有理由把它划分为近代史18401919和现代史19191949),而应该把它写成一部完整的包括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的通史……为了方便起见把它称为近代史也是可以的。”[5]显然李新也是同意中国近代史实际应该包括18401949年的历史的此后历史研究编辑部组织的讨论中李荣华赵德馨也同意上述主张[6]

这次讨论中也还有一些折中的意见如戴逸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讨论中指出18401949年的历史是否叫做近代史值得商量因为说近代史现代史实际上只有相对的意义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的含义什么时候算近代什么时候算现代似乎很难说他建议18401949年叫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史[7]这一意见在综合大学文史教学大纲讨论会上也得到了反映[8]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意见虽然是可以考虑的但目前解决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而且近代史现代史的名称沿用已久突然改变恐难合于习惯”。[9]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当时的主张如何前述荣孟源的意见可供参考荣孟源当时是近代史所办公会议的成员据他后来回忆50年代初参加近代史所所长办公会议的同志都同意这一观点刘大年1959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0]一文中以及1964年在向外国历史学者介绍新中国的历史科学时也持这种观点刘大年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史前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十几年前的现代已经很快为今天的现代 所代替时至今日我们再用近代 去概括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历史现代 概括五四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的历史显然是非常不合理了。”[11]

198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一本很重要的著作作者在序言中开篇就说道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前一段的历史虽然多年来大家习惯上称这一段的历史为中国近代史但是早已有人建议把中国近代史规定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而把中国民主革命胜利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以后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超过三十年的时候按社会性质来划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看来是更加适当的。”[1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出版后学者们再次关注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其中李侃著文列举出不以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的下限的种种弊端主要是不利于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全过程不利于揭示和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规律[13]陈旭麓亦在稍后撰文论述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认为近代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80应延伸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110应把110年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所谓完整的历史时期就是说这个110年不同于秦汉以来任何一个历史朝代而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社会形态即在封建社会崩溃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4]

以上可见对于18401949年间中国社会的性质今天中国史学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因此实际上绝大多数学者都是接受依社会性质相同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对象这一看法的可是实际上依照习惯尤其是大学历史系方便组织教学的习惯许多人仍照旧把这一段历史分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而所谓中国现代史的下限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还要指出除了个别小册子作了一点探索外还没有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是按照18401949年的时限来撰写中国近代史的这种现象今天是到了澄清的时候了

(三)

人们常说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时候起中国社会便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便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这是以往的历史学家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种解说

十来年前有学者发表论文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对独立国家而言的半封建是对半资本主义而言的半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有沉沦而且有上升”。这种沉沦上升是同时并存的[15]这是历史学家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又一种解说

对这一新的解说我一直萦怀于心我觉得这种解说有一定的新意又觉得难以自圆其说一时找不到更为恰当的说法它看到了半资本主义半资本主义未必准确实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对它作了充分的估计是它的长处但如何估计半资本主义的因素颇为困难中国社会的近代资本主义因素19世纪40年代即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就产生了那完全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带进来且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服务的如果说中国刚刚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乎同时就有半资本主义的上升因素这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很难以说服人民族资本在帝国主义和买办企业的夹缝中产生出来19世纪90年代才有一定的增长这当然可算作中国社会里的半资本主义因素如果以此为准上升要到19世纪末才出现这样沉沦上升同时并存就解释不通了

说近代中国沉沦有合理之处因为它看到了帝国主义侵略政府腐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仅止于此却不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近代中国以后有积极的向上的发展说近代中国的沉沦中有上升也有它合理的地方因为它看到了在沉沦屈辱的中国仍然存在着上升的因素但说在沉沦的过程中始终包含着向上的因素沉沦上升同时并存也不能说服人

怎样解释才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呢思索良久我提出如下的想法

帝国主义侵略确实使中国社会发生沉沦使独立的中国社会变为半殖民地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伤但是沉沦也不是中国社会的唯一标志换句话说近代中国社会也不是永远沉沦下去即使是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个深渊也应该有一个底

这个深渊的在哪里就在本世纪的头20就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因为是谷底所以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最大的打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更加重了西有英国对西藏的大规模武装侵略东有日俄为瓜分中国东北进行的武装厮杀北有俄国支持下外蒙古的独立运动南有日本英国法国在台湾九龙租借地和广州湾租借地的统治1915年以后又有日本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日本出兵青岛和山东以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达于极点看起来中国社会变得极为黑暗极为混乱毫无秩序毫无前途这正是沉沦到谷底的一些表征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起来并导演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悲喜剧这个革命失败中国人重新考虑出路于是新文化运动发生了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了马克思主义大规模传入并被人们接受也在这时候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从这时改弦更张重新奋斗中国共产党在这时候成立并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明确主张我们可以看出从这时候起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直到20世纪初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深渊到了谷底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这时候面临的主要是沉沦虽然这时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实际上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这种因素的发展是渐进的缓慢的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往后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渐渐走出谷底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社会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虽然消极的、“沉沦的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其对中国社会的压迫甚至不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前弱但是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这样解说近代中国的沉沦上升是否更合理些呢

(四)

接着我们要讨论近代中国的革命高潮问题这是一个饶有兴味且争论不休的问题早在1954胡绳在一篇讨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论文中提出了三次革命高潮的概念他认为中国近代史上存在着太平天国戊戌维新和义和团以及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根据历史发展的情况来看三次革命高潮中阶级力量的配备和关系是各不相同的这正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的集中反映”。三次革命高潮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中一个统率全局的重要概念它表明作者是采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史料来看待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的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上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区别于解放前资产阶级的封建阶级的史学家最重要之处我国史学界虽然在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的表述上或者在某次革命高潮的评价上与胡绳有不尽相同的认识但大体上大家是接受这个概念的这反映在大学的讲堂上也反映在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出版物上胡绳所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就是按照作者自己提出的三次革命高潮的理论框架来结构篇章铺陈编写的80年代初有学者对这个概念提出了质疑认为洋务运动也应该被看成是与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一样是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持这样观点的学者认为洋务运动的方向是资本主义化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应该给予恰当的评价还有学者对义和团提出了全面的否定胡绳除了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书中正面叙述洋务运动和义和团外还在初版前言中指出本书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同时指出在充分估计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斗争意义的时候必须看到它具有的严重弱点同时也不能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义和团运动不可能发展为一个健康的反帝斗争就把它的历史地位抹煞掉。”从而全面坚持了三个革命高潮的观点

三个革命高潮的概念是中国近代史中很重要的概念有人批评三个革命高潮的概念希图用阶梯论或者别的什么论来代替照我看来从政治史或者革命史的角度来观察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反映历史实际的固然从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或者从近代化史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史可以从各相关专业的需要出发提出不同的反映各相关专业历史实际的某些概念但是从中国近代史的全局衡量恐怕都要考虑三个革命高潮概念的统率制衡作用把三个革命高潮概念完全撇开不用恐怕是难以反映历史真实的

但是胡绳当初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所处理的对象是中国近代史的前半期18401919年期间如果如前面所述把中国近代史的下限放在19499则胡绳所提中国近代史的三个革命高潮的概念之不符合实际是很明显的从这个角度对三个革命高潮论所做的批评是完全有道理的因此从中国近代史的全局考虑有必要重新考虑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问题

已经有学者从这个方向考虑问题有人主张以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16]这个主张正如陈旭麓所批评的自成一说却未尽如人意[17]依我之见其缺点一是没有考虑辛亥革命以前的情况再是第三次高潮拖的太长也不完全反映历史实际陈旭麓认为胡绳的三次革命高潮不能算是真正的革命高潮只有二十世纪才出现具有完全意义的革命形成高潮”。[18]陈旭麓认为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的确存在着三次革命高潮它们是第一次是资产阶级领导的191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第二次是国共合作的1927年大革命即国民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19]陈旭麓的主张从革命的本来意义出发20世纪的中国三次革命定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其用意是很好的无可非议

但是如果考虑到胡绳当初提出革命高潮概念[20]的用意是为了说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为了要使历史研究真正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就要善于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而表明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各种社会力量的面貌和实质它们的来历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它们的发展趋势是为了认识革命运动高涨的时期乃是社会力量的新的配备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而充分表露出来的时期[21]我们就会明了他并不是从革命的本来意义上来定义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这一概念的他提出这个概念的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它对于我们从政治上来认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恰恰是很重要的况且19世纪内几次革命运动的高涨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等),为此后真正革命运动的到来作了认真的准备提供了思想资料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缺少的准备阶段缺少了这些我们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总结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就缺少了必要的环节从这个认识出发我认为中国近代史的革命高潮依然应该把19世纪的几次革命运动包括在内当然不一定非要三次不可从全局衡量我认为应该有七次它们是

第一次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第二次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

第三次辛亥革命

第四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五次1927年大革命

第六次19371945年抗日战争

第七次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以上七次革命运动或革命高潮基本上决定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包括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所有主要阶段包括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这就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五)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最近阶段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历史的当前阶段研究中国近代史就要研究中国如何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较之封建中国有什么不同它出现了一些什么较之封建社会不同的东西形成了怎样新的社会阶级力量这些新的社会阶级力量又如何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这些新的社会阶级力量怎样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作斗争去争取中国的民族独立去准备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条件的因此依据这种理解依据对近代中国革命高潮的形成和沉沦上升不同发展的认识我提出对于中国近代史分期的不成熟意见

18401864是中国初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的积极力量对中国社会面临的急剧变化作出初步反映的时期反映前一方面的重大事件有两次鸦片战争及其间签定的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反映后一方面的包括林则徐的销烟魏源的海国图志著作和太平天国起义

18641901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成型期也是中国社会中的积极力量对所处环境做出强烈反映的时期反映前一方面的主要事实是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抢占租借地和瓜分势力范围及有关条约的签订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反映后一方面的主要事实有知识分子上层的戊戌维新运动和农民等下层社会义和团反帝运动

1901191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下沉沦到谷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帝国主义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清政府企图自救而失败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在成长其政治代表人物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谋求中国的新出路而失败袁世凯取得政权并部分回到清朝统治的局面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称帝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也在这一年

19161937中国社会内部发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迅速成长并终于取代旧势力开始成为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国共合作的破裂导致内战引起社会分化延缓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这个时期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发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国共合作发动大革命都极大地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

19371945日本全面侵华妄图独霸中国使中国全部殖民地化想做西方列强在19世纪内想做而未做到的事但时代变化了日本侵略引起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国共两党面对日寇侵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经过八年抗战赢得了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反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它是标志中国社会向上发展趋势的典型事例这一次民族革命的伟大胜利对中国近代史的转折具有根本意义

19451949是中国两大政治势力为决定中国发展方向而决战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受侵略受欺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争取到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尊严为中国的现代化争取到了起步条件把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放在首要地位来考虑的时机到来了

 

 



[1]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4100期纪念号

[2]历史研究编辑部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3] 杨遵道:中国人民大学第六次科学讨论会上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第228

[4] 荣孟源:对于近代史分期的意见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第146

[5] 李新:关于近代史分期的建议,原载教学与研究1956年第89合期,转引自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第153

[6]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原载历史研究1957年第3期,转引自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第202207

[7]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第228229

[8]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第230

[9]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第228230

[10] 原载历史研究1959年第10期,转引自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7

[11]回答日本历史学者的问题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第494495作者在此文中还就分期问题做了长篇讨论,此处不赘引这里顺便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自1977年恢复研究工作起,即明确18401949年间的中国近代史都是它的研究对象,该所的出版物和主办的刊物都以此为准

[12]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序言,第1

[13] 李侃:中国近代于何时19821117光明日报》。另,80年代初期还有人著文评述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的,如曾景忠中国近现代史划期问题述评百科知识1983年第10期)来新夏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综述文史知识1984年第9期)上举两文都倾向支持以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下限

[14]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第3

[15] 参见李时岳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化和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3页;又见同作者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历史研究1984年第2汪敬虞曾评论这一观点说:根据作者的论证,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中国近代社会,既可以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也可以说是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因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汪敬虞:中国近代社会近代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

[16] 转引自陈旭麓前引文

[17] 陈旭麓前引文

[18] 陈旭麓前引文

[19] 陈旭麓前引文

[20] 胡绳当初所说的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学者们后来概括为三次革命高潮,但是,这一概括并非胡绳的本意,只是后来相沿成习罢了参见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第711

[21] 见胡绳前引文,载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第47

阅读7652
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指定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FKCCGFU8ZH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P3JGFU8YH
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