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太平天国的悲喜剧

太平天国的悲喜剧

陈旭麓

对太平天国旗帜下的农民造反者来说,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这个过程长达十数年,其起伏兴衰之迹是岁月难以磨灭的。蜿蜒曲折之中,既有胜利的欢欣,又有失败的血泪。悲剧和喜剧都包含着极其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

一、异军突起的拜上帝会

咸丰刚刚即位就爆发了金田起义并转瞬燃为燎原之势对于他来说在继承祖宗皇位的同时似乎也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留下的灾难

19世纪初期开始尖锐的社会矛盾已使中国社会渐渐临近又一改朝换代之局嘉庆和道光君临天下的几十年间一面是士林风气由饾灯琐碎转为忧患时势一面是民间愁苦在积累中化为躁动鸦片战争之后改朝换代的社会力量大大发展起来并按不同的渠道汇集成流这些力量比之东汉黄巾唐末黄巢元代红巾和明季李自成在规模上分布更广其构成也复杂得多当时最有影响的力量大概可以举出几个方面白莲教支派川楚白莲教起义被扑灭后教门势力仍绵绵不绝化为很多名目广收徒众半秘密半公开地活跃于长江以北后来的捻军基本上就是其流派之一天地会同白莲教注重神权相比它更多一点反清复明的政治色彩其山堂星罗棋布于两广福建台湾渗入两湖和四川并衍生出很多区域性的会名互相联络此伏彼起在南方下层社会里构成一种与官府对峙的有组织的力量1843年成立的拜上帝会以西南西北回族起义为主干的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起义分别地看它们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改朝换代力量似乎并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在时间上共存在空间上并列互相感应聚合成推波助澜之势在中世纪和近代之交唤来了中国历史上自发农民战争的最后一个高峰时代的影响和塑造又使它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表现出种种过去所没有过的外观龚自珍在30年代曾说过起视斯世乱亦竟不远矣[1]他以一个忧时之士的敏锐感受到了地层之下岩浆的激烈奔突比照后来的历史他的话成为预言5060年代炽热的岩浆终于喷薄而出整个中国成了一片起义的火海

在这些同时存在而又互不统属的力量里最后成为改朝换代主导者的不是延续了几百年的白莲教势力也不是立基开局近两百年的天地会更不是远离中原的少数民族反抗而是异军突起的拜上帝教拜上帝教酝酿于30年代成立于1843从揭竿而起到定都南京前后不过10它在短时间内做到了白莲教和天地会长时间没有做到的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历史现象虽然迄今很少为人注意但历史现象应当在历史中得到说明依我所见后来居上正是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

自乾嘉之际起白莲教曾经发动过持续多年的大起义驰驱于湘甘五省。《清史稿叙其事叹为教匪一役首尾十年国史忠义传所载副参以下战殁至四百余员其专阃提督及羽林宿卫阶列一二品者且一二十人王文雄朱射斗一时名将穆克登布施缙亦皆骁勇惠伦安禄并皆贵仓卒摧仆三军气……当日岩疆悍寇军事艰难盖可见云[2]这是它的狂飚期但洪峰过后滔滔而流者毕竟是余波了由于缺乏鼓舞人心的现实政治目标它向世俗世界着力描绘的宗教末世感就成为一片黑暗与之相比他们所预言的太平之世是一种渺芒而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大劫行将来临之际人们受到的恐吓实多于出路的召唤捻军之近于打家劫舍与它缺乏理想主义不无关系天地会有一个政治目标这就是反清复明这个口号曾经寄托了一代遗民在刀光血泊中追念故朝所产生的愤懑希望和追求但是遗民本不是一种可以传代的职业两百年来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在岁月的迁流中这种感情和意识已经日趋淡化或成为伏藏于意识深处的潜流光阴最是无情物在它的磨洗之下反清复明变成了内容模糊的观念躯壳后来的天地会承袭了始祖们的种种规矩但在观念上两者已不可同日而语晚出的拜上帝教同样以种族意识讨胡反清但洪秀全高出一筹之处就在于他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不要复明而要建立新朝当然拜上帝教没有从天上搬来一套新的生产方式新朝不可能在社会性质上比旧朝更高过去说太平天国带来新天地新世界这是溢美之词但是由于洪秀全借来了西方的宗教在他手里新朝变成了地上天国并由此派生出以教义取天下和治天下的种种规制却是以前没有先例的改朝换代作为一种现实目标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同宗教唤起的朦胧而似清晰的感召交融在一起在这种交融之中产生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和后来的奉天讨胡檄》。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他们天然地同情正义又天然地相信天命当正义与神助合二为一的时候造反就成了天意选定的事业众多小生产者因此而在这个事业中成了改朝换代的老兄弟和新兄弟

白莲教天地会信奉的是多神主义从无生老母到玉皇大帝从弥勒佛到关云长兼收并蓄诸神济济与信仰上的多元化相对应的是组织上的多元化白莲教支流遍布天地会山堂林立这种以纷多名目各立门户的支流和山堂表现了白莲教和天地会的不统一因此它们可以造成很大的声势但难以汇聚成集中的力量拜上帝会则全然不同它抬出的唯一真神是天父皇上帝

考天地未启之初其象昏冥一无所有仰蒙天父上主皇上帝大开天恩大展权能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于是乾坤定焉日月生焉星辰布焉光明为昼昏黑为夜昼夜循环万古相继以成其生生不已于地者万物俱备皆所以济人生之用则天父上主皇上帝之有恩德于世人者既深且厚报答难尽者矣[3]

这种上帝创世的神话虽说是出自圣经的舶来品但它来到中国却有效地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排除了佛道塑造的种种尊神而且大而无外谓之皇超乎万权谓之上,主宰天地人万物谓之帝[4]下层知识分子粗陋的说文解字尽管牵强少文而作为宣传和灌输无疑更能适合农民原本不善玄思的口胃对于成千上万卷入这一潮流的人来说一方面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凡天下男子皆为兄弟凡天下女子皆为姊妹此谓之上帝原来是老亲这种平等取消了人间一切世俗的等级权威并使人人都可以走入天父的怀抱另一方面上帝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地关注摆布和安排着世间的人和事万事皆有天父主张天兄担当[5]这就又树起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一切意志都归结为上帝的意志尔知我天父上帝要人生则生要人死则死是天上地下之大主宰么[6]于是宗教的戒律便自然地转化为天条原本不懂纪律的乌合之众因之可以部勒成营伍比之旧式教门和会党以义气相维系上帝教的天条更多一点严酷和肃杀作为天父上帝的慈悲给小农以慰抚作为至上神上帝的独裁收束了小农的散漫在这两重性之下形成了太平天国的大一统正是这种大一统聚积了白莲教天地会所从未有过的巨大力量虽说自陈胜吴广篝火狐鸣之后借神道以起事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屡见的法门但比较嘉庆年的川楚白莲教与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可以看出外来的观念和教规渗入之后近代民间宗教组织也在发生着新与旧的代谢

太平天国以宗教为旗帜但是在它那里宗教的教义是同几千年来农民阶级的理想和幻想揉合在一起的农民成为教徒的过程同时是农民以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来领会和理解上帝教的过程因此在天国的形式下改朝换代虽比前代草莽举义更多耳目一新的创置而其中所寄托的往往正是中国小农固有的憧憬和向往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圣库制度上从金田起义开始参加团营的人们就自下而上地归私财于公库自上而下地分配衣食于个人依天父换来了物质上的人人均平此后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7]在另一头圣库的收入化为柴米油盐进入上帝大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取得自己的一份这种废除私有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制度是超越历史的因此它注定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但在太平天国建立新朝的过程中它又真正地实现过相当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所带来的公有和互助无疑会极大地吸引东南地区大批贫困无告的人们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中国的人口已达到3亿这个数目比历史上人丁最盛的时代净增了2亿多以此为基数19世纪3040年代复繁衍为4亿多而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不可能以相同比例增长的这种矛盾不同于阶级矛盾但又会加剧和激化阶级矛盾并使人口中相当一部分被迫成为脱离或半脱离生产的游民洪亮吉在乾隆末年已经指出户口即十倍于前游手好闲更数十倍于前积数十年之久加上鸦片战争后南方社会经济的变动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人口无疑会更多这些人往往为谋生而脱离了乡土也因此而脱离了宗族庇护虽说统治阶级称他们为游惰其实他们是社会中最无助和最怨愤的部分因此也是社会中最易于被均平和互助粘结起来的部分对于他们来说天朝圣库正是直接能够沐浴到的圣水西方基督教为灵魂的归宿设计了天国相比之下拜上帝教的人间小天堂是一种中国化了的东西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洪秀全把天上的火盗到人间来了这一点是当时的白莲教天地会都做不到的所以当太平天国进入两湖之后贫苦的农民船工小生产者和游民如山洪爆发般地涌入其中太平天国在寻找他们他们也在寻找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时的2万余众到攻占武汉沿江东下已成为旌旗蔽日征帆满江的50万大军了

二、洪秀全的思想

洪秀全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家但是他的思想曾经抓住过千百万人的心并通过他们化为排山倒海的力量在这个过程里他个人的思想反映并影响了那时的社会思想以致天国的历史痕迹与天王的才识情性常常因果相系因此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历史不能不首先说明洪秀全的思想就社会变迁着眼他以文字方式留下的思想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点

(一)拜上帝洪秀全思想的特点是托上帝以改朝换代上帝的存在不仅具有宗教精神的意义而且更多现世功利的意义他使洪秀全从一名三家村塾师变成天父的次子所谓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在这里神威造成了权威的确造反起义是非常之事所以需要借助非常的权威比之历史他所取的路数同历代帝王自称天子以昭示君权神授的用意是非常相象的但太平天国的上帝不是中国社会里土生土长出来的东西而是从圣经中搬过来的一个满口金须拖在腹尚的洋上帝[8]其形貌与中国已经见惯的佛祖全不相类过去常常提到劝世良言这是洪秀全第一次接触到的介绍西方宗教的读物但他所吸取的基督教知识主要不会来自这一粗浅的小册子以后洪秀全曾随罗孝全读过几个月的圣经由此所得当然要丰富得多他从圣经里不会仅仅只看到一个上帝。《新约·使徒行传中保留着若干社会平等财产均分的内容这大概是原始基督教平等思想的沉淀物以理推断它会对洪秀全产生吸引力在当时的中国这无疑是一种异端因此曾国藩作讨粤匪檄首先以窃外夷之绪为讨伐之辞

然而洪秀全毕竟不是传教士一方面他的基督教知识主要是自学揣摩出来的其间不免会有对于本义的误解臆测和附会例如西方人视为天经地义的圣父圣子圣灵那个时候译作圣神风三位一体他就从来没有弄明白过以至于把圣神风轻易地作为封号送给了杨秀清另一方面用上帝来聚众本身又需要上帝适应自己的信仰对象这种需要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于西洋原版的加工改塑和曲解并由此而使上帝粘附上某些中国特有的色彩在太平天国官书中上帝有时候是与中国上古经籍里的观念相通的书曰肆类于上帝又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诗日昭事上帝又曰克配上帝孟子曰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事上帝[9]记载于尚书诗经中的上帝是殷周先民心目中的至高神它与基督教里的God本来全无干系可是经洪秀全的两者变成了一个东西这种论证方式虽然带着望文生义必有的逻辑破绽和历史破绽却可以使接受God的太平天国大众更多一点与故家旧物认同的理直气壮此外佛道观念和中国民间宗教观念也渗入了上帝教。太平天日里绘声绘色地描写过洪秀全在天堂里打妖魔从上帝居住的三十三天逐层战下直到凡间这重天以见其超凡的神性和神通然而三十三天之说发明权本归佛教所有这一类编造固然便于在民间说法之用但基督教里上帝的形象则不会不因此而异化

更富于想象力的是宗法社会里的农民为上帝创造的宗法大家庭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后来秦日纲和胡以晃封王复为霜为露他们在上帝的家里排座次用这种办法分配领导集团成员之间的权力并不能算作创举虽然他们在上帝的名义下组成了一个神圣家族其实不过是把中国固有的名分纲纪和江湖聚义中惯见的成规引入了上帝的家里

这一类对于基督教的改作是洪秀全的得意之笔因为他可以藉此示傲于西方人这种自觉的优越意识非常明白地表现为太平天国对外国人的问难

尔各国拜上帝拜耶稣咁久有人识得天上有几多重天否

尔各国拜上帝拜耶稣咁久有人识得天上头顶重天是何样否

尔各国拜上帝拜耶稣咁久有人识得耶稣元配是我们天嫂否[10]

与此相联系太平天国中的人们还认为从来中国所称为华夏者谓上帝之声名在此也又号为天朝者为神国之京都于兹也[11]显然上帝虽然金发碧眼却更加钟爱中国因此韦昌辉告诉英国人说中国君主洪秀全即天下之君主他是上帝次子全世界人民必须服从及跟随他[12]同一个意思还以万方来朝字样刻于太平天国的玉玺上在这里洪秀全的世界观念似乎与道光咸丰相去不远难怪当时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觉得太平天国的上帝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野菩萨并且渺视地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而他的部下之宗教简直是大笑话和滑稽剧在他看来天主教的教皇如有权治他早就把他烧死了[13]有人从西方人的不满推论出农民的上帝是非常值得赞美的因为他具有洋上帝所没有的种种好处其实农民加到上帝身上的并非都是可以赞美的东西最能说明这一点的莫过于杨秀清和萧朝贵熟演的上帝耶稣附体显灵太平天国刻印的天父下凡诏书郑重地记录了杨秀清以上帝名义对洪秀全的训戒与凌辱作为被凌辱者洪秀全不会喜欢杨秀清但作为天父的次子洪秀全又不能不敬受上帝的训戒由此产生的复杂矛盾最后终于以血淋淋的内讧解决归根结底加工和附会不可能改变主要的质料因此上帝并没有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二)承袭并激扬了自天地会以来的反清意识这一点由隐喻而越来越明确地见之于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之中前三篇是拜上帝教的基本文献后三篇是义师所布告天下的檄文两者代表了太平天国由萌蘖到发展的理论和思想其中虽多见西方宗教的教义和古代经籍礼记的引言但最能震功世人心弦的却是那种强烈的反清吼啸

妖胡虐焰憣苍穹淫毒秽宸极腥风播于四海妖气惨于五胡而中国之人反低首下心甘为臣仆甚矣哉中国之无人也夫中国首也胡虏足也中国神州也胡虏妖人也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中国有中国之人伦前伪妖康熙暗令鞑子一人管十家淫乱中国之女子是欲中国之人尽为胡种也中国有中国之配偶今满洲妖魔悉收中国之美姬为奴为妾三千粉黛皆为羯狗所污百万红颜竟与骚狐同寝言之恸心谈之污舌是尽中国之女子而玷辱之也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纲罗无所措其手足是尽中国之男儿而胁制之也中国有中国之语言今满洲造为京腔更中国音是欲以胡言胡语惑中国也[14]

首与足神与妖中国与胡虏的对立以及见之于形象衣冠伦理配偶制度语言的满汉不能相容显示的也是夷夏之见意味深长的是当众多士大夫因西方人的到来而想到夏夷大防的时候造反的农民用同一个题目抉开了渐被淡忘的满汉旧创口曾国藩写过讨粤匪檄但他极用心地回避了这个其实回避也是一种反应从思想意识发展的历史程序来说天地会的反清复明是太平天国反清思想的直接前导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200年来汉民族的潜在种族意识并未泯除当清王朝从盛世走向衰世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时候这种种族意识会象冷灰中的火星一样迅速复燃就此而言太平天国的反清思想又包藏着当时社会现实的阶级对抗内涵正因为这样它才能造成巨大的反清社会运动比之天地会的秘密活动和局部活动太平天国以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反清其声势和影响在当时和后来都要大得多作为19世纪中叶的一场历史震荡太平天国对近代社会思想的显著冲击无疑正在于此30年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创建兴中会的孙中山正是一个自命为洪秀全第二的人两者之间前后相续的关系是非常易见的作为一种比较洪秀全辛苦经营的拜上帝教则在太平天国失败后如被西风吹尽了无余响代之而兴的是反洋教运动上帝并不能影响中国的社会思想20世纪初期从事反满革命的人们常常怀念洪秀全是因为他的反清扑满为后来者开了先路

(三)反孔的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某些东西太平天国可以算作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的反孔群众运动所过之处往往焚学宫毁木主至十哲两庑狼藉荡地入金陵以后又曾大规模地搜书和烧书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书苟满家法必犯昔用撑肠今破胆[15]曾国藩因此而谓之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16]但是对于传统社会的农民来说践踏孔孟并不等于摆脱孔孟在思想上和实际上,它又接受了儒家很多东西例如原道醒世训对大同社会的论述就以唐虞三代为楷模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奸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充满向往的描述出自礼记·礼运并托名于孔子它表现了典型的儒学乌托邦思想而在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方面太平天国的制作则明显地脱胎于周礼》。这种反孔而又依傍于儒学的矛盾不难从那个时候的社会历史中得到解释

太平天国的反孔并不因为儒家思想体系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站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它还不可能产生这样的眼光它与孔夫子所争夺的是以上帝为唯一的神圣地位因此太平天国反孔的喊声和深度是不成比例的据说孔子在天堂里受到鞭挞甚多但这无非是为了剥夺他的权威因此太平天国的反孔态度后期与前期并不一样始以四书五经为妖书后经删改准阅周易不用他书涉鬼神丧祭者削去中庸鬼神为德章金滕丧服诸篇左传石言神降俱删。《孟子则可以祀上帝上帝上加皇字荡荡上帝上帝板板皆加皇字论语夫子改孔等子曰改孔曰[17]

儒家思想是当时中国的社会思想2000年之久的浸润它已经深藏于中国人的心中其支配性并不是每个被支配的人都能意识到的洪秀全是产生于这个社会的人而且是一个向四书五经讨过生活从科举制度寻过出路的人还在他接受上帝的洗礼之前儒学就为他行过洗礼所以当他自觉地反孔的时候又会不自觉地被孔学牵引这种情况在洪秀全成为天国的君王之后更加明显于是三纲五常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天朝

天国的悲剧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里太平天国是一股有着种种优势的力量因此它的事业能够以喜剧开始18533太平军攻占南京随后西征北伐并相继击溃江南大营江北大营18569月杨韦事变前太平天国已控制了从武汉到镇江的长江沿岸要地和江西安徽的大片土地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但进入南京同时又预伏着太平天国的悲剧选择南京为天堂立基之地是起兵不久之后就有的成算在永安时言至金陵登天堂许夫妇团聚[18]并在作战时常以行将取江南矣尔岂畏官军耶[19]鼓动士气那时多数太平天国中人连石头城的外貌都没有见过但江南之富庶繁华和金陵城高池深可以做帝王之家则耳闻已久心向往之虽然攻占武汉之后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有过北上还是东下的讨论但前一种主张几度提出又几度被否定了盾鼻随闻录记载女贼卞三娘凶悍绝伦女兵千余俱广西大脚婆……向洪逆献计由襄樊一路直取河南进据中原心腹杨秀清凯江浙财富之区欲由长江径取江宁为巢穴争论不绝秀清遂托天父降凡令其直犯江南卞三娘因其言不用率领女兵自回广西不知所终看来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主持军政的杨秀清更热心太平天国领袖人物对于天堂地点的盘算取舍说明富裕的经济和帝王之家是对他们吸引力最大的东西后来刊布的建天京于金陵论一书辑集了41篇同名短论叙述择地于此的种种好处盖闻王者建都必须观地之形势地非居天地之中不可建都也至于金陵地居都会据东南之美为名胜之区地势弥重民情益厚中多山阜外有江河此天父上帝所造成而为我天王建都之地但他们的论旨多保守小天堂于一隅之心少经营八表以取天下之志透过历史人物的活动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千百万小农保守安逸的小生产意识生产环境的狭隘造成了眼界的狭隘眼界的狭隘造成了思想的狭隘

这一选择的结果带来了太平天国事业的历史转折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攻势变成了守势太平天国攻取南京是一重大胜利但也由此而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包袱不能不以安徽湖北江西为大供给所且不能一刻忘情于湖南其注意上游若婴儿之仰乳哺[20]由此产生的军事和经济的态势牵制了太平天国的兵锋迫使它敛收金田起义以来的席卷之势于是奔腾湍激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此后虽然有过北伐西征之举但西征意在经营上游屏障天京而北伐则是以偏师孤军深入险地与其说是犁庭扫穴不如说是以攻为守。《贬妖穴为罪隶论一书收辑了当时天朝中的人们与北伐相关的种种议论其中颇有不切事理的见解甚至以为至于妖穴取之不足以安人民弃之不足以伸武勇这种态度同他们对东南的关切是一种鲜明对比因此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所统北伐军在华北挫败之后终因援军不继而溃散造反而以战略保守为能事这不能不是一个致命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当然会造成与之相应的结果

进入南京之后六朝绮罗金粉之地促长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安富尊荣意识随之而来的是人间天国的封建化洪秀全写了那么多的幼学诗》、《天父诗宣扬了什么呢一是君权神授众小尔们要一心扶主不得大胆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们要尊一个不顾王顾主都难[21]二是三纲五常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22]生杀由天子诸宫莫得违王独操威柄谗邪遁九渊伊周堪作式秉正辅朝纲[23]甚至规定五岁的男孩就不可接近姐妹比之男女七岁不同席的旧规更为苛严在这种观念下政治等级森严可畏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回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凡检点指挥各官轿出卑小之官兵士亦照路遇列王规矩如不回避或不跪道旁者斩首不留[24]还有繁琐而苛细的称谓军师妻呼称王娘丞相妻呼称贵殡检点妻呼称贵指挥妻呼称贵姬将军妻呼称贵嫱钦命总制妻呼称贵媪监军妻呼称贵奶军帅妻呼称贵 师帅妻呼称贵娴族帅妻呼称贵婕卒长妻呼称贵娌两司马妻呼称贵娌[25]其用意在于以多数人的卑贱来衬托少数人的尊贵却是确然可见的在这里天国的尊卑体制比清妖的尊卑体制更多一点霸道和蛮气天下男子的兄弟之情和天下女子的姊妹之情已经被忘得干干净净了

小农向往平等但又常常造成不平等诚然太平天国在南京颁布过被称道的天朝天亩制度》。但是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真正成为太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是照旧交粮纳税这一政策以土地所有者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它不仅保护自耕农的利益而且也保护地主的土地权和收租权这种保护体现了对赋税来源的关注当然不是有爱于地主但旧的土地关系却因之而保存下来了迟至咸丰十一年1861),吴江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大地主柳兆薰还能收到租米1300余担[26]在人间天国里天堂毕竟是一种影子他们曾试图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来改造世界例如取消商业但现实使他们重重地碰了壁于是从经济政治到观念历史在绕行一周后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时代的局限是真正的局限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从金田到天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白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不能不回到封建制度借助于宗教理想汇集起来的世俗力量由于理想的褪色而不能不日趋迷惘与仿徨一个旧文人用歌吟记叙天朝中人的物欲说宫室车马及衣服朅来享尽天堂福志骄气盈乐宜极百计营求供大欲金鱼数十缸珍禽数百笼去年人供十四凤。(伪示云舜时凤凰来仪文王时呜于岐山我天朝肇基王迹定有瑞征民间不得私藏人以野鸡十四只当之辄大喜今年令捉千斤龙夏鼎商彝举室空瑶草琪花掘地穷竹未槎枒斗雕刻玉石磊落资磨砻[27]与此同时丧失了理想的宗教则流为偏执的虚妄所谓朕立幼主继耶稣双承哥联坐天都幼主一半耶稣主一半朕子天庥代代幼主上帝子双承哥联一统书[28]本是世人共有的天父变成了父子公孙一系的始祖这种演变使进入南京之后的太平天国政权不能不日益变成一种不成熟的封建政权与正在衰败中的清封建政权对峙它的不成熟性使知识分子如王韬容闳来而复去曾经亲身到过天京的容闳后来说其所招抚皆无业游民为社会中最无知识之人以此加入太平军非独不能增加实力且足为太平军之重累而使其兵力转弱盖此等无赖之尤既无军人纪律复无宗教信仰即使齐之以刑不足禁其抢掠杀人之过恶”“占扬州苏州杭州等城财产多而富美色而太平军之道德乃每下而愈况。盖繁华富丽因足以消磨壮志而促其灭亡也[29]他的话透露了那时知识分子对太平天国的典型观念

清王朝是正在衰败中的封建政权但却成为这场斗争的胜利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时崛起了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儒生地主政治势力这一势力注重经世罗致人材并且以守卫名教为号召组织了一支以经世儒生为骨干的新的军事力量这些人多研习理学虽无显达的名位却是传统知识分子中最富于信仰的部分往往以一介章句之儒历兵戈成悍将在满汉地主阶级当权派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他们走上前来成为团结整个地主阶级对抗太平天国的中坚从某种意义上说后期太平天国同清政权的对抗实际上是太平军与湘军的对抗是洪秀全与曾国藩的对抗两者对比洪秀全似乎更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但他的理想在现世中只是一种异端曾国藩则更懂得中国社会并因此而能够代表传统的中国社会前者用理想汇聚社会力量后者用传统汇聚社会力量无疑历史事变中主角的这种个人特点一定会成为影响事变结局的因素作为一种对照可以比较洪秀全周围的人物和曾国藩幕府中的人物这两个地方曾经集合了当时中国能够影响历史的群体然而就数量而言19世纪中期中国的才识之士无疑更多地站在传统一边他们以个人的选择表现了某种历史的选择

当清王朝因儒生经世派的出现而获得加固的时候太平天国却爆发了杨韦事变局面因此岌岌可危远道而来的洪仁玕适逢其会受命于危难之际成为后期天国事务的主持者就节操和知识而言他是太平天国的一等人材但他缺乏军事才干(李秀成因此而看不起他)因此在连天烽火的内战中他不可能挽救太平天国的颓势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显然他具有开通的眼识和卓越的预见但在当时资政新篇并非太平天国题中应有之义而是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不会在天国的群众中激起用上帝教造小天堂的反响也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把农民群众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需要很多环节而当时中国尚未有这些环节

太平天国的斗争一直坚持到湘军的地雷轰开天京城墙坚持到焚烧天王府的火光照红天空和江流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印记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留给历史的余响

作为一场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在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

从社会经济来说太平天国虽然没有改变土地制度但它对部分地主分子的人身消灭和整个地主阶级的经济勒迫又造成了地主分子的出逃和地主经济的萎缩部分农民因此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同时内战之后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向存黄册鱼鳞图册荡然无存[30]促成客农开垦得地的种种可能和永佃制度大量形成当时江皖诸省往往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其中强有力者飞来客燕敢欺本地篱有主田畴强行霸占有喧宾夺主情形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田为人有屋为人居力不能夺讼不能胜乃不待已亦舍已芸人占别家之产以自活展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尽非原户[31]这个过程会产生相当数量的自耕农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经济浸润首先开始于东南因此这些增多的自耕农面对的已不是旧时的自然经济了他们离商品和市场近在咫尺并时时受到刺激这种经济环境无疑会使自耕农的增多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增多这些对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多少有点好处

从社会政治来说太平天国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是统治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由此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制的自立倾向这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原来的政治体制就不能不发生变化地方督抚权力的膨胀本是对于太平天国搅动天下的反应但由此发生的制度递嬗却又不是最初作出反应的人们所预料得到的庚子与辛丑之间的东南互保是有清270多年未见之局然而追本溯源其始点却起自太平天国的影响此外湖南近代出了这么多人同太平天国有很大关系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湘军出了很多高官大吏原先的闭塞打破了出现了世代汲引内外交流在这种闭塞和开放俱存的地方最容易出现典型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除了这两点外太平天国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后来的许多政治力量也发生着间接的影响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衬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地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些影响说明太平天国在它失败以后对中国社会的政治进程还在起到促进作用它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

 

 



[1]乙丙之际著议第九》。

[2]清史稿列传卷一三六

[3]太平救世歌太平天国239页。

[4]钦定英杰归真太平天国572页。

[5]太命诏旨书平天国64

[6]天父下凡诏书太平天国13

[7]天命诏旨书太平天国65

[8]太平天日太平天国632页。

[9]天情道理书太平天国360361

[10]太平天国文书汇编303304

[11]干王洪宝制太平天国657

[12]翻译官麦多士君在南京及镇江与革命首领叙话记实》。

[13]天京游记太平天国950

[14]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太平天国文书103104

[15]金陵癸甲新乐府太平天国735

[16]讨粤匪檄曾国藩全集诗文232

[17]金陵省难纪略太平天国719

[18] 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附记三

[19]紫荆事略同治浔州府志卷二七

[20]贼情汇纂太平天国272

[21]天父诗太平夭国449484

[22]天父诗太平天国449484

[23]幼学诗太平天国232

[24]贼情汇纂太平天国230

[25]太平礼制太平天国106

[26]柳兆薰日记太平天国史料专辑98

[27]金陵癸甲新乐府太平天国738

[28]赐英国公使额尔金诏太平天国文书汇编44

[29]西学东渐记11章。

[30]吏皖上,29

[31]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l166169

阅读5298
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指定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F3ACGPU8Z7
太平天国的悲喜剧
P3JGFU8YH
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