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美国博物馆的公共教育与公共服务

所属图书:  博物馆学概论

美国博物馆的公共教育与公共服务

段  勇

      美国博物馆的公共教育

      1880年美国学者詹金斯在其《博物馆之功能》一书中明确指出:博物馆应成为普通人的教育场所。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时就宣言“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1990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在解释博物馆的定义时,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并列视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美国博物馆协会的总经理和首席执行官小爱德华·埃博(Edward H.Able,Jr.)认为:“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

      欧洲的近代博物馆是收藏这一传统的产物,美国博物馆最初是仿效欧洲博物馆建立起来的,但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例如: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面向儿童的博物馆(1899年),宾夕法尼亚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开办博物馆培训课程的博物馆(1908年),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家设立讲解员的博物馆,伊利诺伊大学的克兰勒特艺术馆(the Krannert Art Gallery)是全世界第一家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站的博物馆。不难发现,美国博物馆的这些“世界之最”都与教育有关。而且号称“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系统”的史密森尼研究院国立博物馆群在国际互联网上统一以“edu”(教育)为后缀。

      美国每家博物馆都有“建馆宗旨”,有的很长,有的很短,但基本上都包含教育这一项内容。例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宗旨,是收藏、保存、研究、展示共同代表人类最广泛及最高水平成就的艺术品,鼓励人们鉴赏艺术品和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认识水平,并在各方面以最高的专业标准服务于公众。拥有十几家博物馆的史密森尼研究院的宗旨为:增加和传播知识,无畏号海-空-天博物馆的宗旨为:致敬英雄,教育公众,激励青年。博物馆在美国甚至被誉为社会的“道德储存库”。

      美国许多博物馆在建馆之初都附设有一所艺术学院(学校),后来大多数学校独立或关闭,只有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等还保留着最初的馆—院一体模式,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则还保留着当初的名称。

      可见,重视教育功能是美国博物馆的一大特点,而且这种特点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支持。陈梦家先生早在1946年即已观察到:“(在美国)每到一地即可以博物院之情形判其教育文化之高下”。2001年当“9·11”事件发生后史密森尼研究院的观众人数大幅下降且学校也纷纷取消原定与博物馆有关的教育项目时,美国的一些州长和议员专门到史密森尼研究院参观以示安全,密西西比州州长说:“对我们学校的孩子们来说,(比恐怖袭击)更大的危险是他们不到首都华盛顿(的博物馆)来了解他们国家的遗产。”

      美国政府积极鼓励博物馆增强其公共教育功能。1918年冬天,波士顿的许多学校因缺少取暖用的煤而被迫停课关闭,当时该市的博物馆纷纷为青少年开设了各种讲座,临时代替了学校的作用。近年来,公立学校来自政府拨款的艺术教育经费被一再削减,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以博物馆之长补学校之不足,众多美国博物馆相继加强了面向学生的教育项目,也有不少人给博物馆捐款专门指定用于这类项目。

      在一次调查中,93%的被调查者认同“博物馆是教育的活跃参与者,为儿童提供动手学习和校外游览的经历,博物馆已成为公共学校教师们课堂教育,课后节目和职业发展的好伙伴”。现有88%的美国博物馆提供“K-12”(即“从幼儿到少年”)教育项目,70%的博物馆在过去5年中增加了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服务,典型的博物馆每年为学生提供100至223小时的辅导服务,按保守估计,全美博物馆每年共为学生提供390万小时的服务。美国博物馆已经成为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当一部分正式课程是在博物馆的展厅、教室、库房、图书馆等地进行的。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菲利普·德·蒙特伯诺馆长在其《大都会与新千年》一书中,把“藏品研究与教育公众在本博物馆具有最优先的地位”视为该馆的重要传统。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自豪地称其教育活动的对象是“所有的人”:既有面向1—3岁的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成人、女性、残疾人、老人等的各种“常规”活动,又有专门针对低收入者,少数族裔的项目,还专门到残疾学校、劳教所等特殊场所举办展览或讲座,对不能来馆参观的病人、瘫痪者、高龄老人等,大都会提供用电话为其讲解博物馆现有展览或藏品的服务。

      当然,学生仍然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对象。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编印了“希腊艺术”“韩国艺术、“东南亚艺术”等系列专题材料(包括文字资料、幻灯片、CD-ROM等),向纽约市的每所公立学校赠送一套。其经费除来自每年约50万元的资料印制费外,也有一些外来的捐赠。在笔者问及为什么没有编印“中国艺术”教材时,该馆主管教育的副馆长很得体地回答:“最好的留在最后。”在印制的材料中,有的独具匠心,如有的艺术品印有正反面图像,反面图像的说明文字也是反面的。因为据研究,学生们常常对反面图像印象更深刻,更愿意认真探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与纽约市的博德学院合办一家研究中心,将部分小件藏品展示在那儿,由大都会的业务主管指导学院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和布置一个展览及编写说明书等。

      在2001年全美国有100多万教育工作者在其课堂上使用了史密森尼研究院编印的教育资料,数百万从学龄前儿童到高中生均从中受益。另有35万人参加了史密森尼研究院组织的演讲、研讨、培训、学术旅行、表演和社区项目。

      史密森尼研究院亚洲艺术馆经常面向一般公众和学生举办与亚洲有关的演讲、音乐、舞蹈、电影、书法、茶艺等活动,他们每年与有关学校的教师座谈6次,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还邀请教师参与编写教育材料。教育部特别重视配合特展举办一些活动,例如在2002年举办关于中国明清祖先画像的展览之前,教育部门组织了17名亚裔高中学生用10个月时间走访不同的亚裔家庭,调查其祭祀祖先的内容、形式及演变,有关调查结果在该展览开幕时一起向参观者展示。亚洲艺术馆还专门有一间儿童教育活动室,常配合展览举办一些活动,例如2002年以“想像亚洲”为题举办了关于“马年”、“孔子时代的音乐”、“中国龙的传说”、“汉字游戏”、“祖先崇拜”等主题的想像、体验活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威廉·马舒森·米尼肯( William Mathewson Milliken)是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奠定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重视公共教育的传统。例如: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是全美国(很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家允许参观者在展厅里临摹艺术品的博物馆。至今该馆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美国博物馆中仍是十分突出的。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常年推出“家庭快车”(Family Express)培训班、“教师资源中心”、“学校之旅”等教育项目。“学校之旅”每年为65000余名学生服务。为此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特地从馆藏品中选择了18000件一般重复品专供对外教育使用,目前已设计了18个教育专题,可根据需要将有关藏品灵活搭配放置于专门制作的皮箱内带往学校开展活动,幼儿园和小学1—2年级的学生只能接触复制品,高年级学生可直接触摸艺术品(有的需戴手套)。据了解,该项目开展至今只发生过一起艺术品受损事件。

      目前全美有5家博物馆开展了双向可视远程教育。其中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在2001年为俄亥俄州75个社区的7000名学生和教师提供了300课时的教学节目,同时还为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密西根州,威斯康星州、德克萨斯州、华盛顿州、马里兰州和伊利诺伊州的39个社区提供过服务。

      “教师资源中心”向数千名注册成员提供24种不同专题的幻灯片教材,每年9月至次年6月每周二至周五都有各种培训、进修活动,定期参加有关培训班可获得大学承认的硕士课程学分。

      当地政府还资助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通过电台广播向老人、病人、残疾人等不能来馆参观的人们介绍该馆的永久收藏和最新展览。

      美国PBS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六家博物馆参加“温迪修女的美国藏品”专栏节目,定期由修女温迪·贝克特导览介绍各馆藏品,每次1小时,估计每次有200万家庭收看。

      诺顿艺术博物馆在一些宗教、慈善团体资助下,在当地购物中心、教堂和警察局设有教育点,定期开展活动。

      为了适应公共教育的需要,当代美国几乎每家大、中型博物馆都设有教育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教育部有67名全职员工、40名非全职员工、300多名义工,每年经费1000万美元,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占全馆公共活动的75%。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实际上有两个教育部门,一个是教育部,专门负责面向各类学校各级学生的活动;一个是公共项目部,主要面向成年人、家庭等。

      美国博物馆的公共服务

      古德(G.B.Goode)认为:“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作了什么”。美国博物馆协会1990年在解释博物馆的定义时,将“为公众服务”作为博物馆的两大核心要素之一。

      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例,其公共服务的基本项目包括:

      建议门票:成人10美元,学生和老人5美元,博物馆会员及有成人带领的12岁以下少儿免费。所有特展均不另行收费。

      开放时间:周五和周六9:30至20:45,周日、周二、周三和周四9:30至17:15,周一和每年1月1日、感恩节、12月25日闭馆。

      大厅的咨询处提供英、法、德、意、西、日、韩、葡、俄等语种的咨询服务和义务导览,并备有包括中文在内的多语种导游图、导览手册、活动预告资料等,可免费索取。导览种类有“精品导览”、“馆长推荐”和18种业务部类的专题导览。“精品导览”和专题导览由义工承担,每15分钟即有一次,其中每天中午12点整为“中国艺术”专题导览。在“馆长推荐”录音导览中,馆长亲自用4种语言讲解54件他最喜欢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展品),他还经常亲自为特展的录音导览录音,义工导览的导览词均由义工自己撰写并经业务主管审核,这样既能发挥个性又能保持统一的水平。

      除导览外,还有展厅谈话、电影、演讲、音乐会等公众服务项目,除每年7、8月外,每个周末都有面向公众的免费演讲。另外也举办收费的系列演讲,可通过电话和邮件提前订票。免费演讲和收费演讲主要是根据演讲者而定,收费演讲的主讲人一般是比较著名的专家。收费固然有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同时也可适当限制听众人数,保证演讲秩序和效果。

      博物馆的业务主管、外来研究学者、艺术史专业高年级学生定期在展厅针对馆藏或特展的某一主题面向观众进行讲解,每天1—3个展厅有讲解活动,每次约1小时,观众免费,博物馆每次付给讲解者100美元讲解费。

      每年9月至次年6月,博物馆举办由国内外著名音乐家演奏的系列音乐会和博物馆业务主管、著名专家主讲的艺术、建筑、音乐、文物系列讲座。博物馆每次支付演讲者600美元,还负担外请专家的交通、住宿费用。

      每年结合新的陈列或特展举办数次专题研讨会或座谈会,为博物馆、大学、美术馆和其它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各自新的研究成果的机会。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大致每月在展厅举办一次周末公共诗歌朗诵活动。

      展厅的永久陈列允许参观者不用闪光灯和三脚架拍摄个人非商业用途的静态照片,不允许摄录动态影像。特展则一律禁止拍照(经特许者例外)。临摹艺术品应事先征得同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全美收藏艺术纪录片最多的博物馆,除星期一外,每天下午都免费放映与永久陈列或当前展览有关的各种电影和录像。

      馆内有自助餐厅、酒吧、咖啡厅、大厅廊台酒吧、公共大餐厅、董事餐厅和员工内部餐厅等餐饮设施。

      在中央大厅和很多展厅附近,均设有商店或商品柜台,出售各类艺术书籍、儿童读物、卡片,明信片、雕塑复仿制品、珠宝首饰等。其中大部分内容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有联系。

      照片和幻灯片图书馆向需要者出售黑白馆藏照片供个人研究或商业出版使用(学术用途为100美元/张,商业用途为225美元/张),也可租借彩色透明片供学术或商业出版使用(学术用途15美元/张,商业用途35美元/张)。馆内人员或机构使用免费。此外,还有50万张幻灯片可向纽约市范围内的机构或个人租借,供演讲等使用。而最新的高清晰度数码照片则另有合同详细规定使用者的权限,据统计,每年有六、七千人次使用该馆的照片,二、三千人次使用该馆的幻灯片。

      一般来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每年举办大约40个展览,出版大约35种书籍、期刊、论文集和光盘(其范围从面向专家的研究著作到面向儿童的普及读物均有),举办21000多次导览、演讲、电影放映以及专门针对不同群体如学生,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家庭,社区和工厂等设计推出各种活动,具体到2000—2001年度,新开放2个展厅,举办42个特展,外借4个展览,出版53种书籍、期刊、电子读物,全馆员工发表文章275篇。该馆在一年内为37名研究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从4周到1年为期不等的研究基金,接受他们来馆从事与博物馆藏品有关的研究。

      各博物馆的具体活动互不相同、各有特色,一般都是结合自身的馆藏特点或配合正在举办的展览来进行策划和组织。例如,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近几年加强了对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和展览,与之相适应,该馆举办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也呈逐年增多趋势,包括:“龙年”主题家庭活动日(2000年2月13日)、“飞舞的毛笔与静止的书画”主题家庭活动日(2000年5月21日)、“中国人的家居”主题家庭活动日(2001年1月21日)、“中国电影系列(包括《大红灯笼高高挂》、《变脸》等影片)”(2002年6月7日至8月10日)、“中国马年”主题家庭活动日(2002年8月11日)、“传统中国琵琶专场音乐会”(2002年9月15日)、“亚洲智慧的三大支柱:儒、道、佛”主题演讲(2002年10月25日)等。

      美国博物馆的门票制度大致分为三种:免票、建议门票和强制门票,实行免票制度的博物馆相对较少,而实行建议门票制和强制门票制的博物馆则大体相当。免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永久陈列和特展均免票,如史密森尼研究院的国立博物馆;另一种是永久陈列免票而特展不免票,如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建议门票是只要支付从一美分到建议数额之间的门票费均可进馆参观,特展一般也不另行收费。强制门票则是必须按门票价格购票。但即使是实行强制门票的博物馆,也会有优惠甚至免票对象或时段,例如西雅图亚洲艺术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等不少博物馆都推出了以赞助企业冠名的免费日,如“福特免费周日”等。

      美国博物馆一般每周有1天闭馆,大多数是星期一,也有在星期二或星期三或星期四闭馆的,但闭馆日其实也经常为会员、重要客人服务或举办各种招待会。而犹太博物馆则严格在星期日闭馆。平时开放时间各馆也不尽相同,例如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除正常开放外,每周三、五延长开放至晚上9点。大多数博物馆在重要节假日(感恩节、圣诞节、新年等)闭馆,但也有极少数博物馆一年365天每天都开放。

      美国博物馆过去也对外提供鉴定艺术品真伪的服务,虽遵循国际惯例“言质不言价”,但仍存在不少弊端,因此现在一般不愿再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中国博物馆》2004年2期

阅读1071
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指定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FKE6UPGDZ7
美国博物馆的公共教育与公共服务
PK6UFUDYH
博物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