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刑法学(下册·各论)》(第二版)
本书为马工程教材,已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检验,基础较好。本次修订旨在反映刑法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对重点罪的讲解作与时俱进的增删调整。
图书资源列表
妨害公务罪中,职务行为合法性的判断时点是行为时为基准还是裁判时为基准?(第22章)
341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较稳定的犯罪组织”如何判断?(第22章)
342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聚众”如何理解?(第22章)
343
如何正确把握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实际被点击数”?(第22章)
344
事实上无罪的人能否成为脱逃罪的行为主体?(第22章)
345
伪证罪中证人“虚假”证明的“虚假”如何定义?(第22章)
346
污染环境罪的主观心态(第22章)
347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侵犯的法益?(第22章)
348
医疗事故罪中“严重损害就诊人的身体健康”应该如何理解?(第22章)
349
曾某亮、王某生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第22章)
352
冯某钊传授犯罪方法案(第22章)
353
黄某等诈骗案(第22章)
354
贾某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第22章)
355
李某贩卖、运输毒品案(第22章)
356
李某雷贩卖淫秽物品牟利案(第22章)
357
李某远招摇撞骗、诈骗案(第22章)
358
李某组织卖淫案(第22章)
359
林某明寻衅滋事案(第22章)
360
马某英、杨某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第22章)
361
孟某超医疗事故案(第22章)
362
首页
上一页
18/33
下一页
尾页